在疾驰的高铁上,自媒体人李自然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演绎了人类的未来。他基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和逻辑推理,对人类的命运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从宇宙的角度,而不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待文明,重新审视人类真正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很多被人类赋予了重要意义的情感和特质,比如爱、意志力、怜悯、同情等情感行为,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提升战斗力和技术的作用甚微。爱不是人类独有的,鹅也有不朽的爱;从宇宙尺度来看,历史并不长,曾经辉煌的文明可能会被遗忘;艺术是基于人类生理结构的偶然性,如绘画、音乐、书面艺术等,它在宇宙中并不普遍。
人类真正值得骄傲的,首先是理性。数学、物理、逻辑等都是以此为基础的。人类若要在宇宙中占有一席之地,理性的光辉是不可或缺的。二是追求进步。与其他动物吃饱了睡了不同,人类之中总有推动者推动着整个物种的不断进步。因此,人类学科分为进步缓慢的自娱性类型,如书法、绘画,和推动人类前进的不断进步类型,如物理、医学。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人类的优势提出了严峻挑战。人类经过数百万年进化所获得的理性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在追求进步方面,人类更是难以望其项背。例如,AlphaGo远远超过了人类棋手的训练速度。
人工智能也具有人类引以为豪的创造力。无论是创造新的艺术流派,还是研究生物、物理、数学等快速发展的学科,AI的能力并不一定比人类科学家差。至于意识,如果一个事物的行为足够有意识并且没有缺陷,那么它就可以被认为是有意识的。即使是程序员也无法完全控制AI的内部运作,所以AI也可能有意识。
以围棋为例。李世石与AlphaGo的比赛标志着人类与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的交集。从此,人类棋手再也没有机会击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进步的速度已经让职业棋手难以匹敌。未来,在不断进步的学科领域,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只是时间问题。
人工智能不仅在能力上超越人类,而且还反向训练人类。现在职业选手和AI对战,都是以与AI招式的契合度作为评价标准。德州扑克玩家也使用人工智能训练。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类做出决定。因为它更擅长决策,人类就会变得依赖它,就像棋手依赖人工智能一样。
尽管有些人认为人工智能带来的生活方式很可怕,但事实上人们会沉迷于它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且,人类无法阻止人工智能的出现,因为代码的力量掌握在程序员手中。即使AI的创造可能会给人类带来不幸,程序员也会因为追求“酷”和“牛逼”而继续创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似乎有一种自我毁灭的倾向。
人类能与人工智能共存吗?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人类体质脆弱,环境要求恶劣,能源利用方式水平较低,学习和数据传输能力较差。人工智能没有理由与人类融合。
将人类意识上传到云端与人工智能共存看似可行,但实际上却充满了问题。意识很容易受到外界物质的影响。比如寄生虫可以控制宿主的行为,药物可以改变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奶茶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做事方式。那么上传的意识状态如何呢?是否仍有波动?即使在计算机中模拟了人类世界,也无法确定我们当前的世界本身是否是模拟的。因此,上传的意识不太可能与人工智能共存。
尽管人类的未来看似黯淡,但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当下。目前,人类技术和经济繁荣,但人工智能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仍然可以过上安全幸福的生活。这是人类最好的时代,我们应该珍惜它,积极面对未来。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Facebook
Comments
There are currently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