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下,大多数人都在热潮中徘徊,但真正能顺势赚钱的人却寥寥无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独立开发者Nico Jon的传奇故事,探寻他如何在坎坷中实现惊人逆袭。
Nico是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法国人。当他还是学生的时候,他的成绩差得惊人。中学时,他因为成绩不好差点被送进智障班。幸运的是,他以最低的标准初中毕业。即使进入高中后,他仍然缺乏学习兴趣。 2016年高中毕业后,尼科在一家银行找到了一份暑期工作,就像电影中一样,有一个巨大的金库。然而,现实与他的想象却大相径庭。他没有成为一名帮助客户的一线员工,而是成为了一名“扫描员”,从早上 9 点到下午 5 点机械地扫描数百份文档。每天。短短三天,他就被工作压垮了,毅然辞职,发誓不再为别人打工。
辞职后,尼科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创业之旅。年仅 19 岁的他就向法国企业家发送电子邮件寻求建议,在谷歌上搜索创业指南,并加入了大学的创业俱乐部。但社团里那些奇思妙想的学生和他想象中的西装革履的百万富翁却截然不同。这让一心想赚钱搬出去的尼科相当失望。无奈之下,他应聘了麦当劳的工作,但遭到拒绝。
2017年,Nico进军电商领域。在尝试了一位企业家提供的免费课程后,他花光了所有积蓄购买了该课程,账户里只剩下 2.20 美元。凭借着课程中学到的数字营销知识,他全身心投入到电商领域,但经过一番努力却一无所获。 2018年,因为他有一定的营销能力,一家初创公司邀请他负责营销工作,完善联名配置、登陆页面和投放广告。他甚至被邀请担任CMO,月薪1600美元。但由于不想搬到法国南部,尼科选择兼职合作,每月收入500美元,直到2018年7月。有了几千美元的收入,他搬出了父母的家,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前往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那里较低的生活成本和宜人的气候使他能够专注于创业。
在巴厘岛期间,Nico自己创业了五年,推出了约35个项目,但均以失败告终。其他人可能早就放弃了,但尼科没有。 2022年底,他在推特上发文,宣布将在48小时内将想法转化为产品。当时,他的 Twitter 粉丝不到 600 人,几乎无人知晓。在这48小时里,他遭遇了地震和两次停电,造成了很多波折。但凭借他顽强的毅力,他成功推出了产品make logo.ai的MVP版本。这个原始版本连自动生成logo的功能都没有。 Nico 必须手动生成 5 个徽标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客户。即便如此,该产品凭借人工智能生成公司徽标的新颖概念很快获得了市场认可。 2022年底,AI热潮如火如荼,人们对这类新产品充满好奇,愿意尝试。通过Product Hunter的发布和一系列营销活动,使得logo.ai实现了超过15000美元的净利润。
由于对设计缺乏兴趣,也缺乏进一步改进产品的技术,Nico于2023年2月在acquire.com上挂牌出售该产品,最终以6.5万美元售出。除了之前赚到的2万美元之外,这款产品给他带来了8.5万美元的总收入。
Nico的另一款成功产品Top Notes同样引人注目。其核心功能是语音识别,可以将用户的口语内容转换为文本,再通过AI打磨成结构清晰、格式规则的笔记。该产品一经推出,反响热烈,荣登Product Hunt每日榜单榜首。随后,Nico用类似的方法在QUE上出售Top Notes,售价高达20万美元。
这两款产品的成功销售,尼科赚了超过26万美元。凭借他成功的职业生涯,他现在在 Twitter 上拥有超过 38,000 名粉丝。
2024年,Nico延续了他的成功套路,推出了make ese来销售Facebook广告课程,这让人们想起了他早年花钱购买课程直到身无分文的经历。同时,他还推出了销售弹窗,通过弹窗展示网站订单,营造产品爆款的氛围,提高销量。
尼科的经历充满了启示。首先,他在连续失败后坚持不懈,不断尝试新产品。这种独立自主的创业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其次,当产品达到增长瓶颈或者他对产品的热情减退时,他可以果断出售该产品。这得益于海外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创业者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他的执行能力超强。从他的项目清单可以看出,这两年几乎每个月都有产品发布。这种快速试错的能力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最后,他制作视频的能力非常出色。他仅在 YouTube 上发布了两个视频就获得了近 5,000 名粉丝。他的视频制作水平堪比专业自媒体人。他对细节的把控,对音效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在推特上,他的短视频也能巧妙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他的营销和创造IP的能力将对他的职业生涯有很大帮助。
尼科·乔恩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激情和智慧的创业奋斗史。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只要我们有梦想,勇于尝试,善于抓住机遇,就可以在创业路上创造自己的辉煌。亲爱的读者们,您从Nico的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发呢?欢迎评论区分享,也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在创业路上奋斗的人!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Facebook
Comments
There are currently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