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生活了三个月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东亚人在18岁的时候似乎就从30岁开始了。
在欧洲,欧美人往往极其轻视人生的决定和转折点。他们可以随意换专业,只是因为他们不感兴趣;他们可以毅然辍学度过间隔年,只为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他们甚至可以关掉手机静修,全身心投入徒步、骑行、回归自然,但工作却让他们疲惫不堪。或者,您可能会选择在长期关系结束后只享受轻松的关系。各种决定看似随意,却也彰显着生活的自主与自由。
另一方面,东亚的孩子从小就步步学习。在我们的认知中,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像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关键黄金时刻。如果你没能考上好高中,就好像你的人生是失败的;如果你考不上好大学,似乎你的前途一片黯淡;如果你的第一份工作选错了,你会觉得自己的生活陷入困境;如果你错过了择偶的最佳时期,就感觉你的人生就完了。如果你在25岁时未能实现某些目标,你就会陷入危险;如果30岁还没有取得什么成就,那将是人生的一场灾难。我们的生活似乎被一颗定时炸弹控制着。如果我们不小心,我们的生命就会被炸得粉碎。
面对欧美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心里难免有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我们羡慕他们不用每天工作八小时就能拥有阳光明媚的海滩;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免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些单调。就像当我们试图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们知道一些中文单词背后独特的语境、情感和复杂的成长经历无法完全传达给对方。在这种交流中,我们的个性特征变得模糊,我们被简化为统一模板下的东亚人形象。
我们常常会遗憾,18岁就应该经历的事情,到了30岁才来。然而,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30岁之前的所有经历,我们就不可能拥有我们今天有更深刻的想法。用这样的心态去体验世界,总比年轻时的无知和鲁莽要好。今天,我们不仅保留了一些初生牛犊的冒险精神,也有了成年人思维的理性分析。即使18岁的旅程从30岁开始,那又怎样?毕竟我们东亚人有自己的生命时区和花期。
希望大家能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对于这种文化差异的看法。也欢迎您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人,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轨迹。
分享到Twitter 在脸书上分享
评论
目前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