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自由职业、旅行生活已经成为很多人追求的生活方式,但这也伴随着很多焦虑。这次,两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30岁的【博主姓名1】和39岁的【博主姓名2】,在香港展开了深入对话,讨论年龄、外貌、退休等话题焦虑、女权主义的觉醒和对生活的憧憬。
[博主姓名 1],30 岁和[博主姓名 2],39 岁,都承认自己经历过焦虑。其中,年龄焦虑、外表焦虑是他们常提及的话题。虽然【博主姓名2】已经39岁了,但她的外表焦虑程度相对较轻。她认为,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对人的评判较少,日常锻炼较多,对保持良好状态很有帮助。
回顾自己的经历,[博主姓名1]在30-31岁的时候,因为同学无心的一句关于体力的言论,决定开始跑马拉松。长跑不仅给了她心理和精神活力,还改善了她的身材和脸型,让她整个人看起来向上,从而逐渐摆脱了外表焦虑。毕竟,很多女性担心的外表焦虑大多源于身体下垂的感觉,而运动带来的直立姿势和皮肤向上的感觉可以大大缓解这种焦虑。
关于运动计划,【博主名字1】分享了他的个人经验:每周保证至少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40分钟以上,并计算燃脂心率,通常(220) - 年龄)×(0.6 - 0.7)区间。除了运动之外,轻断食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比如16:8轻断食法,就是一日三餐在八小时内吃完。如果您一开始觉得禁食 16 小时有挑战性,可以从 14:10 开始。这不仅有助于减脂,还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因不良饮食习惯而损伤胃部。
两位博主还深入探讨了女权主义意识。 [博主姓名2]在单亲家庭长大。从10岁到11岁,她的母亲和祖母对她影响深远。当时,奶奶的母亲作为大老婆,受到丈夫的欺骗,决定离婚。她的奶奶不仅上了大学,生完孩子后还继续读书。母亲甚至自己兼顾工作和带孩子,两方面都处理得很好。这些经历让【博主名2】意识到,女性不一定要依赖男性来取得成绩、应对生活困难。
虽然【博主名2】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了书本上的女权主义概念,但只有通过实际的实践,他才意识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看到很多人明知女权理念,却依然生活在男性的目光下,或者妥协自己的家庭生活,她深感悲痛。例如,在学校里,女孩经常会因为外表而受到评判,小红书上的女孩在发布照片时会收到各种关于她们外表的评论。即使外表被夸,【博主名2】心里还是不高兴。她不喜欢“最美姐姐”、“最美老师”等称号。她认为评价女性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外表,就像评价男性不只注重外表一样。相同的。
从30岁开始,两人就开始关注养老话题,尤其是父母的养老问题。 55岁以后,父母开始出现各种身体状况,这让他们深刻意识到父母已经进入了可能出现健康问题的年龄。
【博主名2】个人醒晚了。很多事情他直到33-34岁才明白。他渴望探索不同地方的生活,但此时他的父母已经等不及了。比如,她原本计划5月份去欧洲旅游,但因为父亲要接受高风险的颈椎手术而不得不搁置。面对这种情况,她不仅要忍受情感上的悲伤,还要学习相关知识、处理实际问题。
由于父母的健康状况,他们都对旅行和生活计划感到担忧。不过,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法,比如带父母去做体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健康状况,在体检前购买保险,这样可以降低体检后几个月内出现问题的概率。考试相对较低,可以让自己在出行时更加安心。
谈及40岁以后的生活,【博主姓名2】希望能够去各地旅游,在每个国家停留一个月左右。考虑到父母的考虑,他可能会选择出去两三个月,然后回国一段时间,然后再继续旅行。她希望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工作,并通过分享知识和其他内容来影响他人。这是她的价值感和获得感的来源。同时,我希望当我35岁的时候,能保持和现在类似的状态,做自己感兴趣、愿意长期投入的事情,不仅能带来快乐,还能也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最理想的情况是有一个人一起探索世界。
【博主姓名1】也希望未来五年能够多走出去,深入不同的文化环境,与当地人进行交流和建立联系,打破过去有限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他们定下了五年之约,希望五年后再次录制节目时,能够更加自信和成熟,摆脱年龄和外表的焦虑,从容地面对镜头和生活。我希望那时的我比现在更轻松、更自洽、更自由。
通过这次对话,我们看到了不同年龄段女性在自由职业、旅行生活中的焦虑和思考,也感受到了她们积极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希望大家都能从分享中获得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验,别忘了点赞和分享,让更多人从这次深度对话中学习。
分享到Twitter 在脸书上分享
评论
目前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