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者:
XinYe
4 年,9 月 前
(0 comments)
以下是根据材料总结的一篇文章:
从瑞幸案例看商业预测、投资逻辑及相关思考
在疫情好转后的首个视频中,李自然从业务预测、瑞幸咖啡故事、瑞幸模式和价值投资等方面对瑞幸事件进行了深入探讨。
业务预测的逻辑
- 专业人士与公众观点的差异:瑞幸的事故导致公众热衷于判断预测的正确与否,而专业人士则看重概率。业务预测的本质是利用业务理解构建分析模型,输出是概率结果。因为业务复杂,不可控因素很多,比如创始人的能力、黑天鹅事件等,数据造假更是难以预测。
- 概率的组成部分:业务预测的概率由预测准确的概率、预期回报率和预期时间组成。不同投资阶段的投资者对概率的要求不同。例如,天使VC投资的成功率较低,但预期回报率较高,而二级市场投资者在出手之前需要更加自信,任何预测都必须有时间限制。
- 关注预测方法:与预测结果相比,更应该关注预测方法和商业模式是否科学、严谨,判断依据和方法是否合理。李自然以他对瑞幸的预测为例。虽然之前的一些预测看起来是正确的,但他承认自己对当时的新餐饮行业缺乏了解,分析方法和模型都有问题。他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制作视频是为了分享和完善你的思维,而不是让观众相信简单的结论。
瑞幸咖啡的故事
- 对瑞幸咖啡故事的普遍质疑:许多分析瑞幸咖啡的文章认为,瑞幸咖啡关于中国咖啡市场潜力的故事是不合理的。原因包括中国人喝咖啡少喝茶多,人均咖啡因摄入量不低,奶茶在中国更受欢迎。
- 瑞幸咖啡故事的精彩之处:从商业角度来看,“损人利己卖狗肉”是家常便饭。瑞幸故事的目的是让投资者为其买单,而不阻止其销售其他产品。瑞幸咖啡自成立以来一直以赴美IPO为目标。讲咖啡故事更容易让美国投资者理解,也比其他中国网络故事更容易传播。此外,咖啡行业还有星巴克作为优秀的标杆。瑞幸将自己包装成星巴克的挑战者,拥有一定的市值想象。这个想法值得借鉴。
瑞幸模式的可行性
- 新餐饮方向的可行性:新餐饮的大方向是可行的。喜茶等品牌的成功就是一个例子。瑞幸的失败是产品、营销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不是赛道问题。
- 门店覆盖和外卖自提模式:大量门店覆盖和外卖或自提模式存在市场空间。外卖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人们在点奶茶时往往会选择附近的商店。如果品牌能够覆盖广泛,提供质量稳定、有发展潜力的产品。
- 瑞幸上市的合理性:瑞幸上市本身并不是为了割韭菜。只要不存在欺诈行为,就不会有问题。市场上有多种投资方式。除了价值投资之外,还有其他投资方式。瑞幸股票为市场提供了一种选择。此外,瑞幸咖啡还因早期融资时没有给予VC投资机会而得罪了投资圈。这也是其被诟病的原因之一。但人性决定,如果有类似瑞幸的机会,还是会有很多创业者和VC愿意参与。 。
对价值投资的看法
- 价值投资不是唯一正确的事情:价值投资只是投资策略之一。现在很多人都盲目的推崇它。李自然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这可能是某些人被困后的自我安慰。价值投资并不崇高,也很难验证或反驳。很多所谓的价值投资大师在五十岁、六十岁之前都不能说是成功的。
- 价值投资的难点和要求:价值投资需要对公司有深入的了解、专业知识、行业判断以及强大的背景调查能力。现实中,数据真假难辨,公司隐患也难以察觉。专业背景调查机构也有局限性。像巴菲特这样能洞察一切的投资者很少见。普通人可能只能了解价值投资。
- 价值投资的买点:价值投资的关键是低价买入,对抗风险。巴菲特多年来一直在等待购买可口可乐。互联网公司估值普遍较高,长期持有风险较高,难以进行价值投资。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也很难用价值投资来衡量。在李自然看来,有人号称对YY进行价值投资,其实是成长型投资。
最后,李自然提到,瑞幸还没有完全降温,历史上也有瑞幸在巨额造假后扭亏为盈的案例。与此同时,瑞幸事件对中概股的影响也值得关注。中概股此前在欧美市场出现过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形象。
在脸书上分享
评论
目前没有任何评论